有一个很多大学入学教育都会播放的讲“性同意”的短视频,将性同意比作“茶同意”【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DT4y1G7ES】,视频的介绍如下。

英国警方出的小短片,用简单易懂的“喝茶”为例,说明什么是“性同意”。别人可以不想喝茶;也可以刚开始想喝,后来又不想喝了;昨天想喝,不代表今天想喝…不管什么情况,“对方同意”是最重要的,only yes means yes,不能强迫别人喝茶。

在我看来,我们目前还应该引入一个“酒同意”的概念。研究生阶段,酒成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国内的很多课题组都会有聚餐喝酒的情况。聚餐喝酒,本无不妥。但有些情况下,有些研究生因为面子薄或者是上位者的威胁,在其本身不想喝酒的情况下选择了喝酒。甚至有些同学第一次喝白酒就是在导师的要求下进行的。

喝酒是中国特有的服从性测试。在这个场景中,很多学生为了不得罪导师,不得不喝酒,完成这个“服从性测试”。然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是纯粹的“服从关系”。目前中国研究生的合理导生关系仍在探索中。主流观点有“合作关系”(强调平等、履行彼此义务的同时,有边界)、“师徒关系”(强调尊卑有序、忠诚、义务)、“师生关系”(强调指导、教学)、“朋友关系”(强调平等、互利),以及部分人认为的“老板-雇员关系”(强调工作完成情况、薪酬补助情况、在工作场合的服从)。没有人认为导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主仆关系”,即学生要在任何情况下服从导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数人已经形成了“灌酒”是陋习的共识。此外,法律法规与大量司法案例已经表明,如果饮酒者因饮酒发生意外,共同饮酒者可能因未履行劝阻义务而收到处罚。因此,我认为目前有必要引入“酒同意”这一概念。在将性同意比作茶同意的短片指出,对于喝茶这件事,别人可以不想喝茶;也可以刚开始想喝,后来又不想喝了;昨天想喝,不代表今天想喝;不管什么情况,不能强迫别人喝茶。酒同意和茶同意一样。别人可以不想喝酒;也可以刚开始想喝,后来又不想喝了;昨天想喝,不代表今天想喝;不管什么情况,不能强迫别人喝酒。

希望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我们可以有更健康的酒文化,以及更健康的导师-学生关系。

注:我导师在这一点非常的不错,坚决不和学生喝酒。感谢我的导师。写这篇博客是因为我和同学聊天时得知有些导师存在强迫学生喝酒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