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闲聊问了一圈周围研究生对互联网大厂(BATJTMD)技术岗薪资的认识。当然,我问的只有几位同学,占学校研究生群体的极小一部分,只能算是“身边统计学”。

大多数同学估计“某准一线城市、本科校招生测试岗位最低级别的”薪资约为8k每月。(设问背景:希望了解大家认为大厂技术岗的最低工资)说实话,这个结果我有些震惊。实际上,绝大多数大厂的技术岗校招生最低档(即使是非北上广深的非总部,面试评价很一般,定薪最低级,白菜价)工资也要15-20k每月。

这次调查说明目前学校内很多学生对自身价值没有很好的认识,对就业市场没有很好的了解。如果我们认识不到自己的价值,我们就无法合理的为自己做出良好的规划,无法在后续就业过程中做出合理选择,也不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金钱观。甚至,有些同学还会轻易被导师的“蝇头小利”PUA。

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开阔视野,要多去象牙塔外走一走,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目前,越来越多的导师倾向把学生一周七天关在实验室,做所谓的“科研”。这样一来,越来越多的同学过着实验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这些同学们无暇到象牙塔外探索真实的社会现实,无暇到社会上去探索自己的价值。对他们来说,社会是什么样子,只能从导师的嘴里听到。他们的所有时间都要被科研填满。然而,这些科研有多少可以落地?有多少是有创新的、对该学科的研究乃至人类文明有价值的?又有多少学术垃圾?数据注了多少水?有多少所谓“科研”,只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价值的项目,花费了学生的时间,透支了学生的健康,浪费了国家的科研经费,但富裕了导师的腰包?目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是真的在“立德树人”吗?是真的在为社会输送人才吗?是真的有助于研究生成为独立的社会化的人,助力其长期发展吗?还是连很多本科的“老师假装教、学生假装学”都不如呢?